当前位置: 首页 > > 国家标准
国家标准 发布时间:2024-06-30
国家标准定义 国家标准是指由国家标准化主管机构批准发布,对全国经济、技术发展有重大意义,且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标准。国家标准是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编制计划,协调项目分工,组织制定(含修订),统一审批、编号、发布。法律对国家标准的制定另有规定的,依照法律的规定执行。国家标准的年限一般为5年,过了年限后,国家标准就要被修订或重新制定。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需要制定新的标准来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因此,标准是种动态信息。
国家标准分为强制性国标(GB)和推荐性国标(GB/T)。国家标准的编号由国家标准的代号、国家标准发布的顺序号和国家标准发布的年号(采用发布年份的后两位数字)构成。强制性国标是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法律及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国家标准;推荐性国标是指生产、交换、使用等方面,通过经济手段或市场调节而自愿采用的国家标准。但推荐性国标一经接受并采用,或各方商定同意纳入经济合同中,就成为各方必须共同遵守的技术依据,具有法律上的约束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将我国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DB)、企业标准(QB)四级。截至2003年底,我国共有国家标准20906项(不包括工程建设标准)。
我国的国家标准主要由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
工程建设国家标准的发布主要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1]
国家标准分类
第一、按照标准化对象,通常把标准分为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三大类。
技术标准——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包括基础标准、产品标准、工艺标准、检测试验方法标准,及安全、卫生、环保标准等。
管理标准——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
工作标准——对工作的责任、权利、范围、质量要求、程序、效果、检查方法、考核办法所制定的标准。
第二、我国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并将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两类。
国家标准代号
强制性国家标准 GB
推荐性国家标准 GB/T("T"是推荐的意思)
国家标准指导性技术文件 GB/Z
国军标代号:GJB
例如:GJB/Z 9001-2001 (国防科工委发布)
GJB 9001-2001 (总装备部发布)
国家标准发展趋势
标准是构成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是规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制度。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整体提升我国标准化水平,充分发挥标准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和基础保障作用,特制定本纲要。
一、加快标准化发展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长期以来,标准作为国际交往的技术语言和国际贸易的技术依据,在保障产品质量、提高市场信任度、促进商品流通、维护公平竞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标准在国际竞争中的作用更加凸显,继产品竞争、品牌竞争之后,标准竞争成为一种层次更深、水平更高、影响更大的竞争形式。因此,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标准化工作,纷纷将标准化工作提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标准化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对于推动技术进步、规范市场秩序、提高产品竞争力和促进国际贸易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表明,标准化对我国科技的贡献率为2.98%,对经济的贡献率为1.16%,对我国综合国力的贡献率为1.5%。但是,目前,我国标准总体水平低,制定速度慢,高技术标准缺乏,安全标准体系不健全,资源节约标准滞后等,已经无法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
面对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加快我国标准化事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二、国家标准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标准化体制创新,全面提高标准的市场适应性,不断增强全社会的标准化意识,努力提升我国在国际标准化活动中的地位,实现我国标准化工作的跨越式发展。充分发挥标准化在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和国际贸易中的重大作用,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深化改革开放提供技术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企业为主原则,提高标准的适用性。以市场为主导、企业为主体,贴近经济,紧跟市场,服务企业,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使企业成为制定标准、实施标准的主力军。
坚持国际化原则,提升我国的综合竞争力。遵循WTO的规则,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加大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力度,努力实现从“国际标准本地化”到“国家标准国际化”的转变,全面提升我国的综合竞争力。
坚持重点保障原则,促进经济平衡较快发展。面向国民经济的主战场,重点加强社会急需的农业、食品、安全、卫生、环境保护、资源节约、高新技术、服务等领域的标准化工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坚持自主创新原则,提高我国的标准水平。加强标准化工作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紧密结合,促进我国自主创新技术通过标准快速形成生产力,提高标准水平,增强产品竞争力。同时进一步完善以标准为基础的技术制度,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
三、国家标准化发展目标和任务
(一)发展目标
通过体制创新,建立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国际规则、科学有效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以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为主体,其他标准相互配套,重点突出、结构合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型国家标准体系;形成标准、合格评定程序紧密结合的标准化实施机制; 2010年我国标准化总体水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再经过5年左右的努力,我国标准化的总体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重点领域技术标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二)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
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标准化工作的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是:
(1)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全面支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围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的目标,加强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提高农业产量和质量水平。
重点项目:
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
动植物防疫标准
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标准
农业投入品安全控制标准
农产品生产加工良好操作规范
深加工、高附加值农产品质量标准
推广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2)加快食品、消费品安全标准制定,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
积极开展食品安全和消费品安全标准前瞻性研究,建立食品安全和消费品安全预警机制。
重点项目:
农兽药残留、有害重金属、真菌毒素限量标准
食品添加剂标准
转基因标准
食品包装标准
餐饮具、洗涤用品、化妆品、纺织品、儿童用品安全卫生标准
家用电器安全标准
室内装饰材料安全标准
(3)大力推进公共安全等社会公益性事业的标准化工作,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加大高危领域安全生产的标准制修订以及宣传和培训力度;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针对国内外的突发事件,建立制定标准的绿色通道,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
重点项目:
煤矿安全生产标准
金属和非金属矿山安全生产标准
特种设备(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安全标准
劳动防护用品标准
危险化学品安全标准
交通安全标准
(4)提高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标准,推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完善资源节约标准体系,增强标准的适用性、有效性、前瞻性。加强环保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为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重点项目:
节能标准
节水标准
节地标准
节材标准
资源综合利用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
污染物排放标准
危险废物处理标准
(5)加快高新技术和信息技术标准制定速度,实现自主创新和跨越式发展
加强具有前沿研究特征、自主知识产权、可形成产业的高技术领域标准的研制,提高高技术标准化能力。尽快形成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标准,抢占高技术国际标准的制高点,逐步改变我国高技术标准落后和受制于人的局面。
重点项目:
新一代高速宽带信息网络标准
深亚微米集成电路标准
软件标准
高性能计算机标准
数字高清晰度电视(HDTV)标准
新一代数字移动通信标准
无线局域网安全标准
广播电视直播卫星等系统标准
纳米技术标准
生物技术标准
新材料标准
新能源标准
航空航天技术标准
现代中药关键技术标准
(6)重视服务领域的标准化工作,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加速制定面向市场、面向产业、面向社会的服务标准体系,促进服务业的优化提高和快速发展。
重点项目:
金融服务标准
保险服务标准
物流服务标准
信息服务标准
法律服务标准
文化服务标准
旅游服务标准
社区服务标准
(7)加快传统产业标准的更新和提高,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传统产业标准的更新和提高,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推进技术改造,引导产业升级换代。
重点项目:
重大技术装备标准
汽车产品标准
农业装备标准
基础机械装备标准
机械安全标准
电动汽车标准
制造业信息化标准
钢铁标准
有色金属标准
(8)积极开展检验检测标准体系建设,促进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加快先进的检验检测技术的开发并快速形成标准,增加标准技术含量,提高标准水平,更好地保护国家利益和促进我国产品出口。
重点项目:
动植物检验检疫技术标准
动植物源重要酶制剂标准
在线检测技术标准
精密检测技术标准
(9)全面实施标准化科技发展战略,推动标准水平的跨越式提升
全面实施标准化科技发展战略,以科研带动标准水平的提升,实现标准化工作的跨越式发展。
重点项目:
国际先进标准跟踪研究:开展国际标准关联度研究,重点跟踪研究新一代高速宽带信息网络标准、深亚微米集成电路、软件、广播电视直播卫星、生物技术产业化、转基因生物风险评估和精准检测等关键国际先进标准。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标准的重点创新研究:重点开展纳米技术、航空航天、现代中药、中文信息处理、地理标志、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的等关键技术标准研究。
应对技术贸易壁垒的检测标准研究:重点开展动植物检验检疫方法、先进的在线检测技术、精密检测技术、快速统计抽样检验方法等标准研究。
公共安全技术标准研究:重点开展国土安全、矿山安全生产、食品安全、消费品安全、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及其安全材料、化学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等标准研究。
基础公益标准研究:重点开展公共服务、现代信用、社会责任等基础公益类标准以及金融、保险、物流、信息、教育、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医疗和法律等现代服务业等标准研究。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中文名称: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英文名称: Standardization Administr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英文缩写: SAC
联系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马甸东路9号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
(一)参与起草、修订国家标准化法律、法规的工作;拟定和贯彻执行国家标准化工作的方针、政策;拟定全国标准化管理规章,制定相关制度;组织实施标准化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二)负责制定国家标准化事业发展规划;负责组织、协调和编制国家标准(含国家标准样品)的制定、修订计划。
(三)负责组织国家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负责国家标准的统一审查、批准、编号和发布。
(四)统一管理制定、修订国家标准的经费和标准研究、标准化专项经费。
(五)管理和指导标准化科技工作及有关的宣传、教育、培训工作。
(六)负责协调和管理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有关工作。
(七)协调和指导行业、地方标准化工作;负责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备案工作。
(八)代表国家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 IEC)和其他国际或区域性标准化组织,负责组织ISO、IEC中国国家委员会的工作;负责管理国内各部门、各地区参与国际或区域性标准化组织活动的工作;负责签定并执行标准化国际合作协议,审批和组织实施标准化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负责参与与标准化业务相关的国际活动的审核工作。
(九)管理全国组织机构代码和商品条码工作。
(十)负责国家标准的宣传、贯彻和推广工作;监督国家标准的贯彻执行情况。
(十一)管理全国标准化信息工作。
(十二)在质检总局统一安排和协调下,做好世界贸易组织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WTO/TBT协议)执行中有关标准的通报和咨询工作。
(十三)承担质检总局交办的其他工作。